(一種車庫防結露除濕裝置的制作方法)
背景技術:
地下車庫由于位置低下,且空氣流通性差,容易受潮結露,使得地下車庫內的物品容易發(fā)霉,墻皮容易脫落?,F有車庫用的除濕機,風機與蒸發(fā)器、冷凝器、壓縮機集中安裝在一個腔體內,導致主機柜空間較大,整體體積很大,由于地下車庫除濕裝置一般采用吊掛式安裝方式,因此現有的除濕機由于體積大,不便于運輸和安裝,而且風機運行噪音大,在發(fā)生故障時,也不便于檢修。
鑒于此提出本實用新型。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體積小,便于運輸安裝,運行噪音小的車庫防結露除濕裝置。
為了實現該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車庫防結露除濕裝置,包括,
機架,所述機架內形成有進風腔室和出風腔室,在進風腔室與出風腔室之間設有一隔板,所述隔板上設有通風口;
所述進風腔室一側設有進風口,沿著進風方向在進風腔室內依次安裝有過濾器和除濕模塊,所述出風腔室一側設有出風口,在出風腔室內設有一風機,且所述風機通過安裝支架固定在出風腔室內,并配置為使進風腔室內的空氣向出風腔室移動;
以及與風機和除濕模塊連接的控制系統(tǒng)。
進一步,所述除濕模塊包括,蒸發(fā)器、冷凝器,通過介質循環(huán)管路與蒸發(fā)器和冷凝器連接的壓縮機,以及設置在冷凝器下方的集水盒和排水管;所述排水管連接在集水盒底部,所述蒸發(fā)器、冷凝器、壓縮機沿著進風方向依次設置。
進一步,所述機架包括,主機柜和均壓箱,所述進風腔室形成在主機柜內,所述出風腔室形成在均壓箱內,所述隔板安裝在主機柜與均壓箱之間,主機柜和均壓箱為可拆卸連接。
進一步,所述主機柜和均壓箱為螺栓連接。
進一步,所述主機柜的至少一側還設有用于打開進風腔室的檢修門。
進一步,所述蒸發(fā)器和冷凝器的上端和左右兩側分別設有圍板,在進風腔室的前側設有一滑槽,且所述滑槽朝向檢修門的一側為敞開口,所述過濾器與滑槽滑動配合。
進一步,所述出風腔室的橫截面積沿著出風方向逐漸增大,所述出風口為多個,并位于均壓箱遠離主機柜的一側,所述進風口位于主機柜遠離均壓箱的一側。
進一步,所述風機為后傾離心風機,所述后傾離心風機的旋轉中心與通風孔的中心軸在同一直線上,后傾離心風機的進風一側與隔板連接,并在隔板的通風口上安裝有一導流罩。
進一步,所述機架的底部設有多根吊掛用的橫梁,所述橫梁上設有螺栓安裝孔。
采用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技術方案后,帶來以下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的均壓箱與主機柜分離,便于運輸和組裝;風機獨立設置在均壓箱內,并采用后傾式離心風機,體積小、氣流組織順暢,主機柜與均壓箱通過隔板隔離,無漏風,保證有足夠風壓,噪音更低;過濾器和冷凝模塊采用箱式結構,安裝方便、無漏風、隔熱效果好。
附圖說明
后文將參照附圖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詳細描述本發(fā)明的一些具體實施例。附圖中相同的附圖標記標示了相同或類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領域技術人員應該理解,這些附圖未必是按比例繪制的。附圖中:
圖1: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圖;
圖2:本實用新型的后視圖;
圖3:本實用新型的右視圖;
圖4:為圖3的a-a面剖視圖;
圖5:為圖4的y局部放大圖;
圖6:為去掉部分結構后的俯視圖;
圖7:為去掉部分結構后的立體圖;
其中:1、機架2、過濾器3、除濕模塊4、風機5、控制系統(tǒng)6、隔板7、導流罩8、橫梁9、安裝支架;
11、主機柜12、均壓箱11a、進風腔室11b、進風口11c、檢修門11d、滑槽12a、出風腔室12b、出風口31、蒸發(fā)器32、冷凝器33、壓縮機34、集水盒35、排水管36、介質循環(huán)管路。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詳細描述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所述實施例的示例在附圖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終相同或類似的標號表示相同或類似的參數或具有相同或類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過參考附圖描述的實施例是示例性的,僅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而不能解釋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本領域技術人員還應理解,本發(fā)明實施例中所稱的“上”、“下”、“前”、“后”、“左”、“右”、等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關系的用語是以除濕裝置的實際使用狀態(tài)為基準而言的,這些用語僅是為了便于描述和理解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不見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發(fā)明的限制。
如圖1至圖7所示,其中圖中箭頭代表本實用新型工作時的氣流風向。
一種車庫防結露除濕裝置,包括,機架1、過濾器2、除濕模塊3、風機4、以及控制系統(tǒng)5。
所述機架1內形成有進風腔室11a和出風腔室12a,在進風腔室11a與出風腔室12a之間設有一隔板6,所述隔板6上設有通風口,進風腔室11a和出風腔室12a之間通過通風口相連通。所述進風腔室11a一側設有進風口11b,外界空氣可通過進風口11b進入進風腔室11a;所述過濾器2沿著進風方向設置在除濕模塊3的上游,進入進風腔室11a內的空氣先經過過濾器2過濾后再進入除濕模塊3進行除濕。
所述出風腔室12a一側設有出風口12b,所述風機4安裝在出風腔室12a內,并與隔板6的通風口連接,所述風機4通過一安裝支架9固定在出風腔室12a內,并所述風機4配置為使進風腔室11a內的空氣向出風腔室12a移動。外界空氣先通過進風口11b進入進風腔室11a,然后在進風腔室11a內經過過濾器2過濾,除濕模塊3除濕,然后進入出風腔室12a,并從出風腔室12a的出風口12b排出。
所述控制系統(tǒng)5與風機4和除濕模塊3連接,并控制風機4和除濕模塊3工作,具體地控制系統(tǒng)5的結構和工作過程可以采用與現有除濕機相同的方案實現,在此不再詳細描述。
具體地,所述除濕模塊3包括,蒸發(fā)器31、冷凝器32,通過介質循環(huán)管路36與蒸發(fā)器31和冷凝器32連接的壓縮機33,以及設置在冷凝器32下方的集水盒34和排水管35;所述排水管35連接在集水盒34底部。所述蒸發(fā)器31、冷凝器32、壓縮機33沿著進風方向依次設置。
優(yōu)選地,所述機架1包括,主機柜11和均壓箱12,所述進風腔室11a形成在主機柜11內,所述出風腔室12a形成在均壓箱12內,主機柜11和均壓箱12由剛性框架和金屬板組成,除了進風口11b和出風口12b,其余位置為封閉式結構。
所述隔板6安裝在主機柜11與均壓箱12之間,優(yōu)選地,隔板6直接固定在均壓箱12上,并隨均壓箱12一同與主機柜11連接。
主機柜11與均壓箱12為可拆卸連接,在運輸時,可以拆分運輸,使用時再進行組裝。
優(yōu)選地,所述主機柜11和均壓箱12為螺栓連接,在其它實施方式中,主機柜11與均壓箱12也可以采用卡接的連接方式。
優(yōu)選地,所述主機柜11的至少一側還設有用于打開進風腔室11a的檢修門11c,以便于對蒸發(fā)器31和冷凝器32進行維修。蒸發(fā)器31和冷凝器32的上端和左右兩側分別設有圍板,使得流動的空氣沿貫穿過蒸發(fā)器31和冷凝器32的方向流動,在進風腔室11a的前側設有一滑槽11d,且所述滑槽11d朝向檢修門11c的一側為敞開口,所述過濾器2與滑槽11d滑動配合,打開檢修門11c??梢詫⑦^濾器2取出,進行更換。
優(yōu)選地,所述過濾器2為空氣濾網。
優(yōu)選地,所述出風腔室12a的橫截面積沿著出風方向逐漸增大,所述出風口12b為多個,并位于均壓箱12遠離主機柜11的一側,所述出風腔室12a起到均勻風壓的作用,使每個出風口12b的出風壓力相近似,且出風口12b采用方向可調的出風結構,所述進風口11b位于主機柜11遠離均壓箱12的一側。
優(yōu)選地,所述風機4為直流供電的后傾離心風機,所述后傾離心風機的旋轉中心與通風孔的中心軸在同一直線上,后傾離心風機的進風一側與隔板6連接,并在隔板6的通風口上安裝有一導流罩7。
所述機架1的底部設有多根吊掛用的橫梁8,所述橫梁8上設有螺栓安裝孔。在安裝時,機架1被吊掛安裝在車庫頂部。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過程為:首先,控制系統(tǒng)5控制風機4和壓縮機33啟動,外界空氣在風機4的作用下,先經過濾器2過濾后再進入蒸發(fā)器31,空氣在經過蒸發(fā)器31時被冷卻,空氣中的水蒸氣被冷凝形成水滴,并匯集至集水盒34中,與空氣分離,由于空氣中水蒸氣被分離,使得空氣被干燥,干燥后的空氣繼續(xù)進入冷凝器32,經冷凝器32加熱后再進入出風腔室12a,并從出風腔室12a的排氣口排出,完成干燥過程,集水盒34內的水通過排水管35排走。
以上所述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前提下,還可以做出多種變形和改進,這也應該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